若柔痉则为湿热相兼,《经》谓湿热大筋短,小筋长,又谓肺移热于肾,传为柔痉。 脉弦,或涩或浮虚,建中汤。
不特外邪陷入,结塞而成,如《伤寒论》所云也。解酒毒,枳子最妙。
如欲行瘀血,加入醋制大黄末、玄明粉、桃仁泥、韭汁之属;欲止血,加入京墨之属;欲行痰,加入竹沥之属;欲降火,加入童便之属。甘遂半寸,绵裹插耳中,口嚼甘草。
若气虚下陷而利之,是降而又降也,当升其阳,所谓下者举之也。东垣谓∶痞,但满不痛。
凡虚劳之证,大抵心下引胁俱疼,盖滞气不散,新血不行也,尤宜用膏子加韭汁、桃仁泥。又一条云∶夏伤于暑,热气藏皮肤之内,肠胃之外,此营气之所舍也。
暑热燥三气,亦足令气郁。或以茴香根同红曲擂烂,热酒调服。